二乙胺
-
二乙胺
二乙胺(Diethylamine),是一种有机化合物,分子式为C4H11N,分子量为73.14,水白色、易挥发的可燃液体,有强烈氨臭。用作医药、农药的中间体及橡胶促进剂。
- 二乙胺
- Diethylamine
- 氨基二乙烷、二乙基胺
- C4H11N
- 73.14
- 109-89-7
- 203-716-3
- -50 ℃
- 55.5 ℃
- 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和大多数有机溶剂。
- 0.71 g/cm3
- 水白色液体,有氨臭
- (℃):<-26(CC);-15(OC)
- 用于制造医药、农药、染料、橡胶硫化促进剂、纺织助剂等。
- 易燃腐蚀
- R11、R35、R20/21/22
- UN 1154 3/PG 2 [3
物理性质
外观与性状:水白色液体,有氨臭。
熔点(℃):-50
沸点(℃):55.5
相对密度(水=1):0.71
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2.53
饱和蒸气压(kPa):25.9(20℃)
燃烧热(kJ/mol):-3001.7
临界温度(℃):226.8
临界压力(MPa):3.758
辛醇/水分配系数:0.58
闪点(℃):<-26(CC);-15(OC)
引燃温度(℃):312
爆炸上限(%):10.1
爆炸下限(%):1.7
溶解性: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和大多数有机溶剂。
化学性质
1、化学性质:和二甲胺相似。水溶液呈强碱性。500℃发生光解反应。二乙胺在铜存在下用氧进行氧化,或用高锰酸钾、30%过氧化氢进行氧化时都发生分解。该品是一种优良的萃取剂和选择性溶剂。温热时能溶解固体石蜡和巴西棕榈蜡,并能使丁腈橡胶溶胀。
2、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盐,与羧酸、羧酸酯和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。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遇高热、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。有腐蚀性,能腐蚀玻璃。
3、稳定性: 稳定。
4、禁配物: 强氧化剂、酸类、酰基氯、酸酐
1、乙醇常压气相催化法将气相乙醇、氨和氢以1:0.8:1.5(mol)混合,经预热(170-180℃)进入装有铜镍催化剂的第一反应器,于195-200℃下进行气相催化反应,然后再进入有铜镍催化剂的第二反应器进行合成反应,于170-175℃下进行还原,以除去乙腈等杂质。将反应气经冷凝后收得一、二、三乙胺、乙醇等混合液,再经粗馏、精馏、切取54-57℃馏分为二乙胺成品。其含量可达95%以上,同时可得少量三乙胺。
2、氯乙烷与氨(氨水)在氢氧化钙水溶液中,于压力2.26MPa,温度135℃左右反应6h,然后加入氢氧化钠破坏二乙胺氯化钙复盐的生成,最后经蒸馏、精馏,切取55-57℃馏分为二乙胺成品,含量达98%以上,收率80%,同时可得少量三乙胺。3、乙腈氢化、氨化法。
4、乙醛氢化、氨化法。
5、二乙基苯胺法。
6、其制备方法是用乙醇、氨和氢的混合气,经预热,温度为180℃左右,在镍一铜催化剂作用下,依次进入第一转化器(温度200℃左右)、第二转化器(温度80℃左右)进行合成反应,反应产物经粗馏、精馏得成品。
精制方法:常含有乙胺、三乙胺、乙醛等杂质。可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精制。馏出物用固体氢氧化钾脱水后,再用芴酮钠干燥备用。或在金属钠存在下加热回流2小时后再分馏精制。也可将二乙胺转变成盐酸盐,再用干燥的石油醚反复进行重结晶,直到熔点达223.5℃时为止。加氢氧化钾将二乙胺游离出来,再经干燥,蒸馏得纯品。
7、乙醇常压气相催化法,反应可得一乙胺、二乙胺、三乙胺、乙醇等混合液,再经粗馏、精馏、收集二乙胺馏分即可。或者氯乙烷与氨(氨水)在氢氧化钙水溶液中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,最后经蒸馏、精馏即可。
1、用于制造医药、农药、染料、橡胶硫化促进剂、纺织助剂以及金属防腐剂、乳化剂、阻聚剂等。也用作蜡的精制溶剂、共轭双烯乳液聚合时的活化剂以及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等。
2、二乙胺为溶剂和化工原料中间体,可制取药物普鲁卡因、氯喹、尼可刹米、可拉明及磺胺等类药,也可用于生产农药、染料、橡胶硫化促进剂、选矿药剂、纺织助剂、杀菌剂、缓蚀剂、阻聚剂和抗冻剂等。
4、用于有机合成和环氧树脂固化剂。